災害損失稅捐減免懶人包!資格、適用範圍與申請流程
一、災害損失稅捐減免是什麼
災害損失稅捐減免是政府為了幫助在地震、颱風等天災或其他不可抗力事件中遭受損失的民眾或企業,減輕經濟負擔而設立的稅務優惠措施。簡單來說,就是當您的財產因天災(如地震、颱風、水災等)而受到損害時,政府會提供稅務上的優惠,讓您減少需要繳納的稅款。這項措施的目的,是為了幫助災民減輕經濟壓力,盡快恢復生活。
二、哪些災害可以申請稅捐減免
凡因地震、颱風、水災、土石流等自然災害,或其他不可抗力事件如火災、氣爆、海嘯、核災、戰爭等,導致的財產損失,皆可申請稅捐減免。這些「不可抗力災害」指的是無法預見或避免,且超出人力控制的災害或意外事件所造成的損失。
三、災害發生後可申請稅捐減免項目
受天災影響,個人或營利事業如有發生財產或營業損失,可依規定申請減免所得稅、營業稅、貨物稅、菸酒稅、房屋稅、地價稅、娛樂稅及使用牌照稅。另外,如無法於法定期間內繳清稅捐,可於規定繳納期間內,向稅捐稽徵機關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納,延期最長1年,分期最長3年(36期)。
1、綜合所得稅
- 申請事項:個人因災害造成的損失(扣除已獲得的保險理賠部分),可以在申報當年度的綜合所得稅時,選擇「列舉扣除額」中有一項為「災害損失」,在此項列出災損相關資料,並且檢附稽徵機關調查核發的證明文件,即可在綜合所得稅總額中扣除。
- 申報期限:災害發生後30日內。
- 受理機關:所在地國稅局。
2、營利事業所得稅
- 申請事項:營利事業因災害造成的損失,可以在申報當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時,按照相關規定(依據查核準則第102條)列報為災害損失,藉此減輕稅務負擔。
- 申報期限:災害發生後30日內。
- 受理機關:所在地國稅局。
3、營業稅
- 申請事項:如果營業稅按特種稅額查定課徵的營業人,因災害或政府公共工程(如拓寬道路)影響而無法營業,可以申請扣除無法營業的天數,按實際營業天數計算稅額。此外,若因災害導致商品、原物料、半成品或製成品變質、損壞、被毀或廢棄,可依規定申報並核准後,按營業稅法相關規定處理。
- 申報期限:災害發生後申請
- 受理機關:所在地國稅局。
4、貨物稅
- 申請事項:受災的貨物稅廠商可準備相關證明文件(例如稽徵機關、縣市政府、警察、交通機關或海關等單位出具的證明,需列明受災貨物的種類和數量),依貨物稅條例及相關規定申請退稅或銷案,減輕損失。
- 申報期限:災害發生後30日內
- 受理機關:所在地國稅局。
5、菸酒稅
- 申請事項:受災的菸酒稅廠商可在災害發生後30日內,向主管稽徵機關報備,並檢附證明文件(例如稽徵機關、縣市政府、警察、交通機關或海關等單位出具,列明菸酒種類和數量的證明)。依據菸酒稅法及相關規定,可申請退稅或銷案,以減輕災害損失。
- 申報期限:災害發生後30日內
- 受理機關:所在地國稅局。
6、娛樂稅
- 申請事項:如果娛樂稅代徵人因災害而受到損害,可以申請扣除無法營業的天數,並依此減少應繳的娛樂稅。
- 申報期限:災害發生後申請
- 受理機關:所在地地方稅稽徵機關或分支單位(縣轄部分也可向當地鄉、鎮、市公所申請)
7、房屋稅
- 受災害面積5成以上,必須修復始能使用的房屋,房屋稅全免。
- 受災害面積為3成以上不及5成的房屋,房屋稅減半徵收。
- 申報期限:災害發生之日起30日內或是應於房屋稅開徵40日(即每年3月22日)以前申請。
- 受理機關:所在地地方稅稽徵機關。
8、地價稅
- 申請事項:土地如因山崩、地陷、流失、沙壓等環境限制及技術上無法使用時,免徵地價稅。
- 申報期限:災害發生之日起30日內
- 受理機關:所在地地方稅稽徵機關。
9、使用牌照稅
- 申請事項:汽車及機車(151cc以上)如因災害受損無法使用,應向監理機關辦理報停或報廢登記,稅務局依監理機關通報資料,退還車輛無法使用期間溢繳之牌照稅。
- 申報期限:災害發生之日起30日內。
- 受理機關:所在地地方稅稽徵機關。
四、災損減免3步驟
1、拍照存證
第一時間先拍照存證,後清理現場
2、檢附文件
損失清單及相關證明文件:
- 個人災害損失申報(核定)表
- 受災房屋之建築改良物所有權狀影本
- 所受損害照片
- 受損財產之原始取得憑證
- 估價單
- 修復發票或免用統一發票之收據及照片
3、申請減免
- 依規定時限向稅捐稽徵機關申請(可線上申請)
- 國稅部分:所得稅、營業稅、貨物稅、菸酒稅可至財政部所在地國稅局、分局或稽徵所申請。
- 地方稅部分:娛樂稅、房屋稅、地價稅、牌照稅需向所在地地方稅稽徵機關提出申辦。
五、諮詢窗口
若有疑問或需進一步協助,可洽詢以下單位:
-
國稅局:處理綜合所得稅、營業稅、貨物稅等相關事宜
-
地方政府稅務局:負責房屋稅、地價稅、使用牌照稅等地方稅項
延申閱讀:地震、颱風災害損失怎麼辦?30日內申請稅捐減免,3步驟快速搞懂!
114年報稅新制懶人包!申報2025綜合所得稅三大「好康」報你知!